在美国加征“对等关税”、国际贸易局势不稳定形势下,作为以出口为主的船舶海工制造业是否会遭受影响和冲击?又该如何积极应对并规避可能引发的系列法律风险?5月7日,南京海事法院李玉明院长一行就涉诉法律风险防范专题来江苏船协调研,并与来自泰州、扬州、镇江三地10家骨干船舶制造及配套企业进行座谈,共商对策,共助发展。协会秘书长蒋志勇主持会议。
蒋志勇秘书长代表江苏船协介绍了江苏近年来船舶海工运行总体情况。江苏省是中国船舶与海工产业第一大省,产业规模连续16年稳居全国之首,持续占据15%以上世界份额,全球领先。“通泰扬”船舶海工集群是我国首个入围的船舶海工行业类国家级集群,南通、泰州、扬州三市集聚全省80%以上船舶建造能力。2024年,全省三大指标分别占世界、全国市场份额25%和46%以上,出口规模位居全国首位。在保持规模优势的同时,江苏作为占据全国最大市场份额的造船大省,如何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保持市场稳定和发展韧劲?蒋志勇秘书长表示,尽管目前国际政治局势动荡对船舶海工制造行业造成一些影响,但是江苏具有良好的造船生态和完整产业链,各种体制的船舶企业互相激励、取长补短,通过政府、科研院所、高校、企业、行业协会群策群力,不断改革升级提档从而更具竞争力,最终助推江苏船舶海工产业跨入高质量发展行列。
与会的扬子江船业、新时代造船、扬州中远海运重工、新大洋造船、中船动力镇江、镇江船厂、大津重工、苏洋船舶工程、新韩通船舶重工、镇江同舟螺旋桨10家企业代表分别从国际税收政策、合同纠纷风险、建造成本提升、反制裁应对举措等方面进行充分交流。企业普遍表示,美国关税政策对企业近期的生产经营影响不明显,但是造成部分海外船东对后续下单保持谨慎和观望态度,也对部分涉及进口美国设备的企业带来成本压力。他们希望海事法院给与更多法律支持,就一些纠纷典型案例进行讲授和分享,给与更多反制措施指导。
李玉明院长表示,南京海事法院的成立与江苏船协、船东协会、各大船企多年来坚持不懈的呼吁和努力分不开,目的就是要更好地为江苏省内船舶海工产业、港口经济和航运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司法保障。成立以来,切实为维护当事人切身利益,支持造船等行业发展发挥了关键作用。在国际政治形势不稳定的当下,海事法院做好法律保障服务是职责所在,希望能够与协会、企业建立起稳定的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及时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定期进行案例探讨和交流,更好地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文:杜伟伟 图:祝曾玮)